感悟

治癒文字,送給心累的你 (道理篇)

  • 所有事態都有其對立面,不要抽離語境去理解和實踐任何道理。我們讀到某些啟發心靈的道理時,最初認同了觀點 A,以為找到了人生答案,可是遇到貌似相反的 B 說法時,卻像被欺騙了一樣。天啊,原來相反也是對的,那什麼才是真理呢? 什麼才是最終的答案呢? 我們掉進了心存疑惑、似是而非的陷阱中。對於所謂能開啟心性的論述或道理,我們不能要求單一的定義或解釋,因為這些道理的目的是訓練開放的閱讀, 反對單一的詮釋,助你打開更多視野和心胸的度向。因此在不同的情況下,它是可以有不同的詮釋和道德標準的,並非自相矛盾,反而是互相補足,增加開發智慧的深度。任何道理能有多重層面,別篤信非 A 則 B 這種絕對性的信念方向。所有事態都有其對立面,不要抽離語境去理解和實踐任何道理,不然只會令你脫離事態,越想越混亂,善惡不分,搖擺不定,最後什麼都不敢認同和相信。摘自《愛自己是一輩子的修行》

  • 生活中有很多灰色地帶,需要自己去調節。只有能夠堅守內心品格,在灰色地帶自由調節的好人,才能一直是好人。

  • 任何人,只有自己願意努力改變自己時,性格的改變才有可能。假若一個人不願意主動去改變,那麼任何人想改變他的努力恐怕都只會失敗,而沒有成功的可能。

  • 人在自己想通之前所聽的道理,再認同,都可能不會執行。你覺得對方說得對,但是自己做不到,其實很多做不到就是不想做,就是自己還沒想通,沒有到開悟的時候。所謂開悟,不是單純思想上的領悟,而是言行合一,知行合一。那麼,因為自己不做,道理就沒用了嗎?也不是,道理的用處在於,在你開悟那個時刻,當你想去執行時有據可循。

  • 真實地做自己當然是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。思維和情緒是量子級別的存在形式,是物質世界無法感知到的,但語言則是思維和情緒在物質世界的表現形式。如果你一旦發現做真實的自己會得罪別人,那麼就意味著在說話之前,你的思維和情緒本身就會有攻擊性的能量。在這種前提之下,你要麼必須說假話,違心地表達才能維護好和諧的關係;要麼說真話,但會得罪別人,破壞你與他的關係。陷入尷尬的兩難境地自然在所難免。世界就是自己的投射,如果真實地做自己、表達自己,就會得罪別人,這就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: 在某個層面,你和自己的關係是不好的。成熟的標誌就是尊重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價值觀,放下那些個人化的標準,平和地看這個世界的多樣性、看一個人的複雜性。同時,不會因為看到一些負面的事情而驚慌失措,甚至大失所望,或者忿忿不平、心灰意冷,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的美好期望,而是藉由這些線索看到自己的盲點,看到自己成長的方向。 – 摘自 《先學會愛自己,再遇見對的你》



雪瑩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.